政 区
【建置沿革】沿滩区(原自贡市郊区),成立于1953年,其时辖地为今自流井、贡井大安所辖部分地域的20个行政乡,即红旗、太平、永胜、三台、天池、黄桷、和平、民乐、新燕、爱国、团结、互助、胜利、世平、水安、新胜、建设、水平、新华、固胜。1959年2月,将分别属于富顺、宜宾两县部分地域划归郊区管辖。1961年7月,将郊区成立之初所划的地域分别划回自流井、贡井、大安3个区。1983年3月,郊区更名为沿滩区,时辖地均是从富顺、宜宾两县划拨的原部分地域。2005年8月1日起将沿滩区所辖的舒坪、仲权、漆树、高峰、农团5个乡镇划入自流井区,将富顺县所辖的仙市、瓦市2镇划入沿滩区。2007年7月1日,将四川省自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园区管理委员会托管给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9月,沿滩区撤刘山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安镇管辖;撤邓关镇,设立邓关街道;撤卫坪镇,设立卫坪街道;同时对沿滩区的行政村进行调整。调整后沿滩区行政村由154个减少到108个。2022年末,辖2个街道9镇1乡,行政村92个、社区21个,即辖邓关、卫坪2个街道,沿滩、永安、黄市、联络、富全、王井、兴隆、瓦市、仙市9镇和九洪乡。2023年末,辖2个街道9镇1乡,行政村90个、社区22个,即辖邓关、卫坪2个街道,沿滩、永安、黄市、联络、富全、王井、兴隆、瓦市、仙市9镇和九洪乡。
【地理位置】沿滩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一级支流釜溪河下游,地处自贡市南部,介于北纬29°23'19"至29°67'53"、东经104°40'42"至105°58'0"之间。东与富顺县相连,西与自流井区毗邻,南与宜宾市交界,北与大安区接壤。沿滩区距自贡市中心13千米,距省会成都220余千米。辖区面积4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沿滩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在300~400米,最高海拔457.10米,位于富全镇蒲余村的纪灵山;最低海拔256.40米,位于邓关镇下堰坝。全区地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缓丘、低丘、中丘。缓丘平坝面积95.68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0.42%;低丘面积299.80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4.00%;中丘面积73.02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5.58%,这种地貌决定了全区土多坡地,田多梯田。
【行政区划】2023年末,全区辖9个镇、1个乡、2个街道,9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卫坪街道,辖曾家桥村、蛇金山村、岩山村、板仓社区、恒大绿洲社区、锦城社区、梁家坝社区、龙湖远达社区、沿湖社区;沿滩镇,辖飞跃村、互助村、平安村、人民村、田铺村、团结村、汪坝村、宜民村、跃进村、詹井村、开元路社区、升坪街社区、兴元路社区;邓关街道,辖黄坡岭村、顺昌美村、太源村、新塘村、会仙桥社区、盐业社区;王井镇,辖高石村、桂花村、黄桷村、沱田村、王井村、新民村、王井街社区;九洪乡,辖白罗村、九洪村、莲花村、齐岩村、骑龙村、三河村、石塔山村、张湾村、九洪街社区;黄市镇,辖丰光村、凤凰村、红旗村、迴龙村、群英村、水井沟村、霞光村、黄镇铺社区;永安镇,辖柏祥村、丰收村、立志村、刘山村、前进村、双林村、瓦市村、新元村、兴加村、云丰村、云龙村、鳌头铺社区、刘家山社区;联络镇,辖高滩村、胡桥村、江冲村、新和村、中心村、周场社区;兴隆镇,辖光辉村、留永村、舒滩村、卫星村、先锋村、兴隆场社区;富全镇,辖大罗村、代寺村、蒲余村、舒安村、新房村、富全街社区;仙市镇,辖八斗村、芭茅村、百胜村、柏树村、大岩村、箭口村、蕉湾村、南和村、上水村、狮吼村、五七村、象山村、鱼洞村、月合村、灯城社区、仙滩社区;瓦市镇,辖大觉村、大雁湖村、方湾村、华山村、金沙村、刘山村、沙溪村、双塘村、沱湾村、卫家村、新堂村、永乐村、瓦宅铺社区。
人 口
【数量与分布】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89748人,其中城镇人口135679人,农村人口254069人。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87652人,其中城镇人口141177人,农村人口146475人。
【人口构成】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90377人。其中:男性197441人,女性192936人,农业人口254394人,非农业人口135983人,60岁以上人口85992人。
【人口变迁】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89748人,与2022年末同比减少629人,减少0.16%。其中城镇人口数为135679人,占总人口数34.82%,与2022年末同比减少304人,减少0.02%;农村人口数为244069人,占总人口数65.18%,与2022年末同比减少325人,减少0.12%。主要原因是城乡代码调整,往年死亡未下户,购房农转非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区12个乡镇街道农业用地53.70万亩(根据2023年度变更调查“二上”成果数据统计),其中,年末耕地32.47万亩(水田15.95万亩,水浇地0.02万亩,旱地16.50万亩。);园地2.23万亩;林地9.72万亩;草地0.36万亩;设施农业用地0.16万亩。建设用地14.72万亩。未利用地1.59万亩。
【矿产资源】辖区内查明矿藏主要有黄(黑)卤、天然气、砂岩、页岩、石灰岩等,主要分布于兴隆、邓关、永安、九洪、黄市、联络等乡镇,资源储量14145.558万吨。
【水资源】2023年,沿滩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8亿立方米,比2022年减少5.45%;地下水资源量0.16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加6.68%。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以鸟类、鱼类为主,以及龟、鳖、野兔等,有红隼、白鹭、猫头鹰、布谷、斑鸠、乌梢蛇、菜花蛇、野鸡、野兔、隼科类等野生动物资源,还曾发现豹猫、果子狸、猫头鹰出现的痕迹。暂无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加工厂(药类)1家,驯养、加工的主要品种有乌梢蛇等。
【植物资源】截至2023年底,野生植物有药材60余种,根据沿滩区2023年林草湿最新监测成果,沿滩区林地面积7164.7075公顷,森林面积6505.32公顷,森林覆盖率13.87%,主要树种有巨桉、香樟、女贞、黄桷树、小叶榕、马尾松、青冈、湿地松、柏木、银杏、香椿、杨树、桂花等。全区有古树17株(均为三级古树),已录入全国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其中,黄桷树9株、龙眼6株、银杏2株。
气 候
【水雨情况】2023年,沿滩城区站总降雨量681.9毫米,比2022年总降雨量885.3毫米偏少203.4毫米。沿滩城区最大日降雨量发生在8月7日,降雨量55.5毫米。全年降雨天数88天,比2022年少7天,主要降雨在4月至5月,降雨量413.2毫米,主汛期6月至8月,降雨量334.1毫米。10月至12月降雨量117.9毫米。沱江、釜溪河没有出现超警戒水位,沱江沙溪口最高水位为273.8米,距警戒水位1.7米,釜溪河邓关最高水位262.5米,距警戒水位6.4米,釜溪河7月27日沿滩大桥最高水位为272.50米,距警戒水位3.05米。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023年,旱情:1-3月发生了春旱,全区12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农作物受旱面积31919.85亩。全区累计投人抗旱人数9596人,投入各类抗旱设施设备4780余台,投入抗旱资金3180万元,累计完成抗旱浇灌2100余公顷、解决因旱影响供水人口6600余人。灾情:全年共发生四次灾害,分别为"3.3"干旱灾害、"3.12"风暴灾害、"7.26"洪涝灾害、"8.23"洪涝灾害,共造成47377人受灾,其中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08人、紧急转移避险439人,农作物受灾38162.85亩,房屋一般损坏23户40间,全区直接经济损失2507.06万元。
【空气质量】2023年,沿滩区环境空气自动站实测监测天数365天,有效监测天数365天。其中:优良天数286天,较去年(285天)同比增加1天,PM10浓度均值60.8μg/m
3,较去年(57.4μg/m
3)同比上升5.9%,PM2.5浓度均值41.6μg/m
3,较去年(39.5μg/m
3)同比上升5.3%,臭氧浓度均值为154.0μg/m3,较去年(162.8μg/m
3)同比下降5.4%。主要污染物为PM10(19天)、PM2.5(121天)、臭氧(135天)。其中:空气质量优级天数89天(较去年同比无变化),占统计天数的24.4%。良级天数197天(较去年增加1天),占统计天数的53.9%。轻度污染天数63天(较去年减少7天),占统计天数的17.3%。中度污染天数13天(较去年增加3天),占统计天数的3.6%。重度污染天数3天(较去年增加3天),占统计天数的0.8%。
社会发展
【基本情况】2023年,沿滩区实现生产总值2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4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00.95亿元,同比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0.7:56.3:33.0调整为10.6:51.6:37.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8.36亿元,同比增长5.2%,占GDP的比重为59.2%。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21.9%。
【农林牧渔业】2023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2.5104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农业增加值28.8亿元,同比增长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万公顷,同比减少1.2%;油料种植面积1.07万公顷,同比增长5.8%;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17万公顷,同比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量16.55万吨,同比增长2%;油料产量2.69万吨,同比增长5.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4.46万吨,同比增长4.7%。全区森林面积全区森林面积0.6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3.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3.87%。全年肉类总产量2.29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6.5%。生猪出栏16.91万头,同比增长1.4%;肉牛出栏0.09万头,同比增长0.9%;肉羊出栏5.01万只,同比增长0.1%;家禽出栏295.94万只,同比增长1.3%。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419公顷,其中池塘养殖976公顷,水库养殖443公顷。水产品产量1.62万吨,同比增长4.5%。
【工 业】2023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3.93亿元,同比增长6.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户;规上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8.8%;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1%;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同比增长40.4%。
【建筑业】2023年,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47.67亿元,同比增长6.05%,年末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5户,其中,总承包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5个。
【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5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9.7%。
【交 通】2023年,全区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2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3公里,一级至四级公路1229公里。2023年末,客运营运车辆101辆,公路客运周转量3966万人公里,年末货运营运车辆1170辆,公路货运周转量62065万吨公里。
【贸 易】202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2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限上占比14.29%。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11976.82万元,其中,出口总额实现7138.91万元。
【财 政】2023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7.02亿元,同比增长163.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人实现7.0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税收性收人2.31亿元,同比上升51.06%。全年实现财政总支出42.75亿元,同比上升31.77%。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1亿元,同比增长28.7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9亿元,同比增长11.38%;教育支出3.62亿元,同比增长1.28%;节能环保支出0.58亿元,同比上升81.8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6亿元,同比上升739.83%;农林水支出3.07亿元,同比增长21.21%;卫生健康支出1.96亿元,同比下降3.84%。
【税 收】2023年,全年实现税收收入6.87亿元,同比增收2.2亿元,同比增长47.11%。其中,内资企业实现税收收入6.10亿元,同比增收2.13亿元,同比增长53.61%;外商企业实现税收收入0.04亿元,同比减收0.02亿元,同比下降33.01%;个体经营实现税收收入0.044亿元,同比减收0.03亿元,同比下降41.26%。第三产业税收完成2.51亿元,同比增收0.81亿元,同比增长48.17%。
【教 育】2023年,全区公办学校共计29所,在校学生31794人。其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15578人,专任教师1025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0464人,专任教师81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563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1人,专任教师19人。
【科 技】2023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9户,高新技术企业17户,科技项目24项。2023年,全年授权专利302件。
【卫 生】2023年,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54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疾控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含站点187个,个体诊所4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54张,医疗卫生机构人员2018人。全区传染病发病率为1126.19人次/10万人,孕产妇死亡率为0人/10万人,婴儿死亡率为0.67‰。
【文 化】2023年,举办文化惠民和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18次。全区广播电视覆盖人口约39.3万人,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
【体 育】2023年,举办区级各种赛事17场次,新增全民健身路径12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0.47万人。
【旅游业】2023年,举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12场,“信步沿滩·美过周末”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全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61.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81亿元。
【环境保护】 2023年,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8.4%;乡镇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86天;PM10 浓度均值60.8μg/m
3,比2022年上升5.9%;PM2.5 浓度均值41.6μg/m
3,比2022年上升5.3%。
【安全生产】2023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居民收入消费】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全区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亿元,同比增长5.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5.66亿元,同比增长5%。
【社会保障】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3010人,同比增长0.9%,其中,城镇职工(含个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988人,同比增长4.6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415人,同比增长2.2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8607人,同比下降0.4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086人,同比增长28.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23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城镇新增就业4065人,同比增长7.36%,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95人,同比下降14.5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6人,同比增长5.45%。2023年,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08套,施工面积4.24万平方米。